结核性腹膜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腹腔结核病,约占结核病的5%,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在我国,本病患病率虽比解放初期有明显减少,但仍不少见。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多见,女性较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
结核性腹膜炎多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包括肠结核、盆腔结核、脊柱结核等,临床上以慢性结核性腹膜炎多见,但肠结核穿孔、淋巴结破溃也可引起急性结核性腹膜炎。
原发感染时,原发病灶内的结核菌可通过淋巴、血液循环播散至腹膜,形成潜在病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及超敏感状态时,可发生结核性腹膜炎。此外结核性腹膜炎还可血行播散,并常可累积胸膜、脑膜以及心包膜,此时,临床上多表现急性结核性腹膜炎。
根据本病的病理解剖特点,可分为渗出、黏连、干酪三型,渗出型最多见,其次为黏连型。在本病发展的过程中,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病变可并存,称为混合型。
大部分病人可有食欲不振、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渗出型和干酪型者,可有中度发热,有时体温可高达40摄氏度,呈驰张热。少数病人起病较急或病程较长。
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也可始终没有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绞痛,偶可表现为急腹症。
黏连型腹膜炎常伴有明显腹壁柔韧感,腹腔内脏器发生广泛黏连时,可触及不规则肿块,有肠梗阻者可见肠蠕动波,肠鸣音增加。干酪型患者多显著消瘦,成重症面容,腹部膨胀,腹壁柔韧增厚,压痛明显。
腹泻常见,一般每日不超过3~4次,粪便多呈糊样。腹泻有多种原因,除腹膜炎所致的肠功能紊乱外,还可能由伴有的溃疡型肠结核、广泛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导致的吸收不良,不完全性肠梗阻、干酪型患者并发肠管内瘘等均可引起腹泻。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结核病病史、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各种临床表现都有助于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腹腔穿刺及腹水检查对渗出型腹膜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给予合理、足够疗程的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避免复发和防止并发症的目的。注意休息和营养,以调整全身情况和增强抗病能力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预后常取决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的严重程度及腹膜结核病本身的发展情况。渗出型的预后最好,可完全治愈。黏连型预后较差,病程多迁延,时而恶化,时而缓解,但如坚持治疗仍可治愈,有时形成难于处理的粘连和梗阻,需外科手术。干酪型预后最差。
(明日更新:带你全面了解结核之二十六:脑部结核)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