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时不我待终结结核病”。结核病,曾经的“白色瘟疫”,时至今日仍然是全球以及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从结核病发病率来看,年中国比全球平均水平低一半。但是从耐药发病率的角度来说,中国在全球平均水平之上,疫情比较严重。那么,结核病的诱因是什么?它怕什么?又该如何预防、如何看待呢?
■约访专家李亮:
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在人类历史上,结核病和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一样,曾经在全世界广泛流行。20世纪50年代,随着抗结核的化疗药物问世,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过去又称“痨病”,主要侵害人体的肺部。其中,肺结核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在中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均居第二位。
结核菌借助飞沫核进入人体内导致结核病
结核菌是如何进入人体而发病的呢?首先需要具有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染源是能够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结核菌没有运动能力,要实现从传染源排出必须借助“交通工具”,这一交通工具就是飞沫核。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产生大量飞沫核,它的直径大约5微米,结核菌借助飞沫核被排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样的空气,结核菌就从传染源进入了另一个人体。进入人体后,结核菌大部分被人体免疫系统杀死,一部分结核菌能够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而在体内存活,于是,健康人就感染了结核菌。
据研究,健康人吸入结核菌后,仅有30%可能被感染。感染结核菌后,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抵抗力与结核菌毒力的关系。若人体抵抗力强而结核菌毒力弱,结核菌仍可被杀死,人体没有任何病变;若人体抵抗力弱而结核菌毒力强,结核菌就会大量繁殖,人体就会出现结核病灶和症状,就会出现结核病。另外一种情况是人体抵抗力和结核菌毒力相当,结核菌则会处于“睡觉”状态,但一旦条件合适(如人体抵抗力突然降低),这些“睡觉”状态的结核菌就会苏醒而重新繁殖。这时,发病后的患者就会成为新的传染源而传染更多的人体。相关研究发现,发病后的结核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一个传染源可能传染10-15个健康人。
结核病早期无症状
需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