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治愈的决心至暗时刻的勇敢抉择
TUhjnbcbe - 2024/8/31 0:05:00

“有时不幸之事,也会发生在善良的人身上。”

——但或许回过头看,幸运还是会眷顾他们。

一顿来之不易的除夕团圆饭

时光定格在年除夕夜,安徽蚌埠。

当大家用烟花庆祝来之不易的春节团圆时,阿升满面笑容地端出年夜饭的最后一盘菜,用的是父亲为自家特意留下来的上好牛肉。

看着如今其乐融融的场景,恐怕不会有人想到,1年前,笑容满面的医院常客,而他对面身强力壮的父亲则是那个被宣判了癌症的病人。

今年过年,阿升28岁,也是他刚出世不久的儿子第一次过春节。刚当上父亲半年的他笑着说,相比当儿子,自己还没有太多当父亲的实感。但无论是父是子,经过这一年多,他早已具备了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担当。

回想起去年此时,他顾不上工作,甚至顾不上休息,为了父亲的手术而不断奔波于上海和家乡之间,那种疲惫与焦虑感让他至今仍心有余悸。

如今他的父亲已从癌症的阴影中走出,而他也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将这一年多来带父亲寻医问药的艰辛娓娓道来。此时阿升侃侃而谈的语气中带着一种风浪过后的平静,同时,他谈论疾病与治疗时的专业与对细节的熟练程度则会给人一种医疗工作者的错觉,让人忘了他其实做着与之毫不相干的外贸工作。

一次“幸运”的“感冒”

“是怎么发现肺癌的呢?”这个必答问题背后总能引出故事。

年十月份,54岁一向健朗的父亲突然发烧了。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是普通感冒,就带我爸去社区诊所挂了点滴。但奇怪的是,每次挂水完了确实退烧了,但一到晚上就又开始发烧,而且还有很严重的盗汗。”

一周的反复让阿升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一般的感冒,医院为父亲做了CT检查。

果然,反复发烧是因为肺炎。但更坏的消息是,CT显示肺部有实性结节,医生推断为肿瘤或肺结核。随后活检结果证实了这一猜测。父亲所患的是肺鳞癌。

这个结果,对阿升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没想到,一向身体健朗且年纪并不算大的父亲竟确诊了癌症。

但如今理性回望,他深刻觉得这算是一次“幸运”的“感冒”。

“我爸平时的身体特别好。所以这次感觉真是祖宗保佑吧,他正好发烧了,我正好又关心上了这件事,所以及早检查出来了。兴许当时过两天他肺炎下去就真的不知道了。那未来再发现,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初识免疫新辅助

阿升随后将父亲转到医院,拿到了中央型肺鳞癌的诊断。他并不敢告诉父亲实情,决定先瞒着父亲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

幸运的是,父亲发现得早,分期是2B期,有手术根治机会;然而肿瘤靠近中央动脉,手术危险性很高,当地医生建议先用化疗+免疫的方案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然后再行手术。

通俗地说,新辅助治疗就是在手术前进行的抗肿瘤治疗,以缩小肿瘤降低分期,在更有利的时机再进行手术切除。以往的新辅助治疗手段主要是化疗,近年来,免疫治疗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初次听到这个名词,阿升一脸茫然,但又隐约感觉到,“新辅助治疗”也许就是能挽救他父亲生命的希望所在。就在这时,受他委托的亲戚也联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成兴华医生。阿升决定第二天就开车带父亲奔赴上海,由此开启了多次往返上海的求医路。

成兴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

“这名患者具有手术指征,而且相对比较年轻,也没有明确的手术禁忌症,是适合手术的病人。但在国际上,这类患者会通常建议先做新辅助治疗。”成兴华说。

他介绍道,过去新辅助治疗手段主要是新辅助化疗。但是从经验来看,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很多局部晚期的病人可能就选择了直接手术治疗。但是直接手术的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不仅手术难度大,复发的风险也会比较高。

恰巧,成兴华所在科室在国内参与了全球首个新辅助免疫治疗大型临床研究,且当时已公布了初步结果,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重大反响。成兴华回忆,研究中有不少类似患者,经过免疫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后,不但在手术中实现肿瘤完整切除,而且总体的药物治疗反应非常好,术后很多病人都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无复发生存的状态。

成兴华为阿升建议了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配合左上肺袖切手术的治疗方案,这是阿升又一次听到新辅助治疗。但深入了解以后他深吸了一口气——原来都是“免疫新辅助治疗”,搭配的药物竟然还有不同,选择再一次来到眼前。

在充分考虑以后,阿升为父亲选择了成医生推荐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所使用的是含铂化疗方案,联合上述临床研究中使用的PD-1抑制剂。

当时,国内已有了包括进口、国产在内的多款免疫治疗药物。在具体药物的选择上,成兴华解释道,当时仅有其中一款药物在肺癌新辅助治疗中取得了III期临床的成功,疗效得到了明确的数据支持,医院参与的这项研究。研究期间,成兴华对于这一方案的安全性、疗效有了充分了解,这成为了最终向患者推荐的重要原因。“对于外科医生来讲,病人后续要进行手术,因此我们希望药物不仅有好的疗效,安全性更要可靠。因为不良事件影响了本来可以进行的手术,是更大的损失。”

父亲并不习惯住在上海,在上海完成第一次治疗后,阿医院医生提供的药物用法用量方案,医院完成了剩余疗程。

随后,阿升迫不及待地带着父亲重新拍了CT。拿着片子,他没有顾上任何事,连夜赶火车去了上海。好在得知肿瘤明显缩小,父亲的手术时机也更成熟了。而后,阿升父亲顺利接受了成兴华操刀完成的左上肺袖切手术。

手术中的成兴华医生

或许要归功于正确的治疗方案选择,手术非常成功。“总体来讲,免疫新辅助治疗让患者变得更适合接受手术了。”成兴华回忆道,“这类病人如果肿瘤的侵犯范围比较大,有可能要进行全肺切除,我们当时也预先准备了全肺切除的方案;但在手术当中发现肿瘤确实退缩比较明显,和血管之间的间隙也变得清晰了。手术进行得比较顺利,也避免了全肺切除,这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未来生活都很有帮助。”

后来,阿升医院,得知父亲的手术标本里完全测不到肿瘤细胞了,也就是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时,终于如释重负,喜极而泣。

“pCR就是指切除标本中没有发现残留的肿瘤细胞,也就是说肿瘤经过治疗以后就完全消退了,是非常好的结果。从临床上讲,如果病人经过治疗以后达到了pCR,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复发的风险非常低。”成兴华补充解释道,“过去单纯化疗模式下,达到pCR的患者仅2%左右,而临床研究显示免疫新辅助治疗可以把这个比例提升到24%,也就是原来的近11倍。阿升的父亲可能就是一个从新辅助免疫治疗中显著获益的患者案例。”

阿升迫不及待将这个好消息跟父亲和家人分享,毕竟,从父亲确诊以来,他与家人扛着巨大压力,经历各种心酸,那种不能为外人道的痛苦终于得以释放。

父子情牵,为爱抉择

“我当时眼泪都哭干了,但是没有办法,有些事情你还要面对。感觉离精神崩溃真的不太远了。”阿升一边回忆一边苦笑摇头。

“治病最难的就在于选择,因为一个选择可能攸关生死。医院,做不做手术,要不要新辅助治疗,药物如何搭配,医生有时只给你一个说明或建议,最终选择会留给病人和家属自己。”

这也激励了他在克服各种现实困难的同时去恶补相关医学知识,挖掘各种渠道开始自学。“我是家里唯一一个儿子,也是唯一一个做决定的人。所以我无论如何得花时间去学习,得有自己的判断才行。”

于是,常规的患者科普平台很快不能满足阿升的需求了,他就直接去读专业文献。作为一个外行人,一开始那些专业论文简直有如天书,光是寻找已经如大海捞针。故每次有机会,他都会请大夫推荐可读的论文。在医生介绍下,他看到了III期研究中使用免疫新辅助治疗后患者的pCR数据,这让他很振奋。

阿升的深入钻研也给成兴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免疫新辅助治疗这种治疗模式比较新,所以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有的病人和家属往往不理解,需要反复解释。但是这位家属自己做了充分的了解,能科学地看待,这让我们的沟通比较顺利。”成兴华说道。

尽管有了知识储备和精神准备,当直面生死时,阿升仍然感到了巨大的煎熬。

肺袖切是一个有危险性的手术。他清楚记得,走进院长谈话的房间时,医生们看到他孤身一人,满脸都是盖不住的惊诧。

“就你这样一个孩子过来啊?”

“家里没有其他人了吗?”

“你能做得了这个主吗?”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三连问直接打下了这一介男儿的眼泪。父亲进入手术室的那短短几个小时,可谓阿升人生中最难熬也是最难忘的时刻。“我爸是当天十二点半进的手术室,直到六点钟才出来。我在手术室外独自等着,尽管内心很紧张,但是外表还要强装镇定。”

治疗期间,小孙子为阿升父亲带来了很多鼓励

不知道是否因为阿升自己也“升级”成为父亲的缘故,现在听他回忆起当年细节,言语之间尽显一个父亲的责任与温柔。“我爸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对我非常放心,对于自己生了什么病、怎么治疗,他从来不会过问,他知道跟着我就好了。我让他做什么,他就去做,我让他医院,他就跟我走。我跟他说要做手术,他也听我的安排。”

然而哪怕这般信任,阿升依然瞒着父亲那个结果。“因为我爸比较固执,我害怕他不愿意治疗,又怕打击到他。”正如每个善意的谎言一样,背后都是道不尽的爱与无奈。

像大多数中国式父亲一样,阿升父亲也非常吝啬表达感情。“到新辅助治疗后期,他大概知道自己是什么病了,很明显能看出来非常失落。但我爸怕我担心,难受或者不舒服时从来不会说,每次都需要自己仔细观察才能悟到。”

术后出院回家的路上,阿升终于在父亲脸上看到了久违的轻松。“我与父亲聊了很多,从路上的车到路上的风景。当然我们没有聊疾病,因为我很希望他去忘记这回事。”

看着如今儿孙满堂,阿升说,这是父亲生病期间最向往的画面。“我爸治疗时,我的孩子出生了,这给了他非常大的鼓励。为了未来能抱起小孙子,他真的非常努力,每天会强迫自己吃以往可能并不喜欢的东西,吃不下就少食多餐。”说到这里,阿升眼里满是欣慰,“因为吃得比较好吧,生病期间他没有变瘦,反而还胖了大概二三十斤。”

康复顺利,未来可期

让阿升欣慰的是,手术成功后这近一年来,父亲一直在有意识、科学地努力恢复,且效果明显。在治疗结束后不久他便开始了散步等日常锻炼,并回到自家铺头做起了卖牛肉的老本行,一些轻度的体力活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看不出曾经是位癌症患者。

如今走出癌症阴影的阿升父亲

更让阿升感到高兴的是,这次生病的经历,给他父亲及家庭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改变。

“我爸学会了去珍惜、照顾自己的家人,这些是来之不易的。很多时候人可能真的要经历一些事,才会从根本上去改变。”阿升说。

如今,他也希望将父亲的成功抗癌经验与更多人分享,鼓励广大病友。那过去的一年多,阿升在病友的互相鼓励和帮助中收获了巨大的力量。

“大家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时刻,其实只有病友和病友家属最能理解彼此。在群里大家会分享一些有用的文章或者材料,也可以互相倾诉,包括一些不敢对家人说的话,真的会很有帮助。”阿升坦言。

“现在的治疗手段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接受科学、专业的治疗,并且决不放弃,我父亲就从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如果你不努力,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奇迹。”

对此,成兴华也非常赞同。

“以前,像这样的病人复发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的确不敢想象。但是我们看到,随着药物的快速迭代,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会把肺癌的治疗带向更新的高度。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经过药物联合手术的综合性治疗,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治疗结果,这对广大病人和家属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提起未来,成兴华满是期待。“我作为外科医生感到最快乐、最欣慰的时刻,就是像阿升父亲这样的病人来复查的时候,我能亲口告诉他:你的病已经治好了,不用担心复发了。我想未来这样的病人会越来越多,所以家属和患者一定要有信心,与我们一起,共同战胜肿瘤、战胜肺癌。”

注:文中患者家属阿升为化名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愈的决心至暗时刻的勇敢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