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普及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大家了解中医药常识,更好地用中医药养生理论和技法指导自己的生活起居,在建院60周年之际,医院组织专家编写了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情志、饮食、运动等养生原则和方法,在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养生功法以及茶医院专家的临床经验和科普实践,进行介绍并做了详尽的解释。为读者在中医养生保健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率,提升公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第二章情志养生精彩内容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学里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中医“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形神气质类型,综合运用各种调神的方法,保持心身处于健康的状态。
七情致病
七情,是机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在情志方面的应答反应,原本应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一般来说是不会致病的,但是,如果人体在突然的、剧烈的或持久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人体生理正常的耐受限度,则必然对正常机体产生反作用,引起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七情致病,病从内发,是内伤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七情内伤”。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七情最易影响人体气机。《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人体的气机产生不同的影响。
怒则气上:是指盛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适度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忧悲,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临床见心情沉重、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气趋于下,同时血亦下行,临床见面色苍白、头昏甚则昏厥。恐又可使肾气下陷不固,出现二便失禁,或男子遗精、孕妇流产、骨酸痿厥等。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伤神损脾。临床上见纳呆、脘腹胀满、便溏、心悸、失眠、健忘等。
七情过度,气机受累,抑或肝气太过逆乱,上可犯及心肺,中可横克脾胃,下可损肾伤精,从而产生气郁、气逆、气火、血瘀、痰停等,进而影响心神五志,出现神志异常的多种病症,如郁证、痫证、狂证等。
七情内伤以太过为主,但也有七情不及而为病者,其不及主要表现为对脏腑气血的疏泄不及及忧、郁、悲、哀等情感的表现。
医院
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