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3日,新冠疫情下学校肺结核和春季传染病的防治讲座于T3-D顺利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武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志刚主任、刘卓医生和唐志敏教授,以及外国语学院和计算机与电气工程的部分同学。
新冠肺炎等传播疾病防控知识讲座
首先由唐志敏教授为我们讲解新冠肺炎等一系列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新冠肺炎的特点与形势
?特点:
①传染源为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自然界其他宿主。
②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封闭空间气溶胶、接触污染物体表面。
③病*不耐热,潜伏期一般为1-14天,潜伏期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
?症状:
发热、干咳、头痛、嗅觉丧失、鼻塞、乏力、咳嗽、肌痛、咽痛等。
?日常防控:
??戴口罩,一米线:阻断病*飞沫传播。
??勤洗手:减少病*间接接触传播。
??勤通风:降低病*气溶胶传播可能。
??少聚集:避免病*所有传播可能。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
?症状:发热、畏寒寒战、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全身酸痛等,大部分呼吸道症状轻,全身中*症状重。
?传染性:患者和隐形感染性者从潜伏期既有传染性,发病内三天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
?潜伏期:1-7天,多数2-4天。
?传染期:从发病症状到症状消失后一周。
?流行季节:南方全年,多发生与冬春季节。
?特点:传播快、发病高、可出现危重。
三、艾滋病
??症状:全身免疫力低下,严重的会合并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母婴传播、血液或液体途径。
??潜伏期:几个月或几年;窗口期2-6周。
??高危人群:性乱者、男同性恋、吸*人员。
四、虫媒传染病
?症状:以发热、畏寒、出汗为主的疟疾;以发热、全身疼痛、出疹为主的登革热;还有*热病、寨卡等。
?传染源:患者或隐形感染者。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潜伏期:长。
?传染期:长。
?流行季节:热带亚热带国家常年流行。
此外,唐教授还介绍了水痘与诺如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自检,腋下温度在36.0℃-37.3℃之间为正常,如果超出也不要慌张,因为不同时期人体温度也不同,休息后复测。唐教授还说传染病防控是一个宏观上很复杂、微观上很简单的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肺结核相关知识
然后由刘卓医生为我们讲解什么是肺结核与肺结核的治与防。
一、相关知识
Ⅰ、是否得病:通过PDD结核菌素测试。
Ⅱ、学生得病原因: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接触频繁;学生活动范围广,社会交往增加;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健全;卡介苗随着时间的延迟,对人群的保护效力逐渐下降;毕业班学生学习压力大等。
Ⅲ、症状:午后低热、咳嗽、胸痛、咳痰等。
Ⅳ、能否痊愈:能,但需要持续治疗,防止身体产生抗药性。
Ⅴ、能否复学:在确诊肺结核后学生应该立即休学接受治疗,治疗后应该由区级及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的痊愈证明才能复学。
Ⅵ、能否痊愈:能,但需要持续治疗,防止身体产生抗药性。
Ⅶ、能否复学:在确诊肺结核后学生应该立即休学接受治疗,治疗后应该由区级及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的痊愈证明才能复学。
二、防控措施
(1)按照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原则,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2)将该项工作纳入重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3)本规范适用于全市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托幼机构等。
三、机构职责
1??教育行*部门:卫生计生行*部门,*策制订督查协调;
2??学校:疫报转诊疫情处置;
3??疾控部门:技术支持疫情处置;
4??医院:疫情报告诊断治疗。
四、常规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宣讲;
??患者主动发现,体检;
??疫情监测报告,晨检追踪;
??学校环境卫生,通风;
??病例报告和转诊。
五、学校措施
1、关口迁移:新生入学前结核病健康体检;
2、健全机制:建立组织网络,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病假审批,制定应急预案;
3、日常监控,主动发现:
?建立体检制度:在校师生每年一次,x线胸片为必查项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健全因病缺勤及病因追踪管理;
?执行晨检;
4、严控传染源:正确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休复学关口;
5、健康促进:制定传染病防控宜教计划,防病知识宜讲;
6、定期督导:校舍每日通风,患者规范治疗,密接者定期随访。
刘医生表示我们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疏导、早隔离、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如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身体育锻炼,平衡营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果不幸发生感染,要按照要求来确定筛选范围。
听了唐教授与刘医生的讲解
大家是不是都收获满满呢
那我们一起做健康的
践行者!
受益者!
传播者!
---END---
编辑:毛佳怡
审核:李文祎
责编:*思清
图片来源:新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