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沈富琼扎根川西高原
TUhjnbcbe - 2023/8/27 21:19:00
北京痤疮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25.html

封面新闻记者邹阿江图由受访者提供

5月10日晚,《闪亮的名字——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在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中,甘孜州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院长沈富琼是四川唯一上榜者。

5月8日,记者在成都见到了沈富琼,刚从北京回来的她,打算在成都休息一晚,就返回甘孜州丹巴县的娘家,那里有她的父母,还有4个月大的儿子。

在父母面前,沈富琼是一个孝顺又有点执拗的女儿;在丈夫眼里,她是那个对工作有着一腔热血,做起事来尽心尽责的妻子;在麻邛乡百姓心中,她是那个爱开玩笑,说着一口流利藏语的“沈门巴”。

“门巴”这个词,沈富琼在麻邛乡听了13年。在当地藏语里,“门巴”意为医生。毕业刚到那会儿,沈富琼20岁,因为皮肤白皙,大家都称呼她为“加莫门巴”(汉族医生)。“紫外线太强了,后来晒黑了他们就管我叫‘黑门巴’(意为“皮肤黑的医生”)。”

年,沈富琼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后,报名“三支一扶”计划,来到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工作。从麻邛乡卫生院的一名护士做到院长,再跨界当起麻邛乡安章村的第一书记,为全乡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情况表,带领全院职工连年获得乡村医疗卫生先进单位,还推迟婚礼奔赴抗疫一线……

从年开始,陆续又有几位大学生来到麻邛乡卫生院,如今的卫生院已从木瓦房变成了三层楼高的白墙办公楼。

据相关数据显示,四川省“三支一扶”计划自年启动以来,已有1.9万余名高校毕业生,下沉到全省多个县。和沈富琼一样,他们散落在川西高原的一个个角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些新闻中的词汇,也在这群年轻人眼中有了更为具象的呈现。

疫情期间,沈富琼下乡教当地牧民群众正确洗手方法

沈富琼下乡为牧民群众送药

偏远卫生院来了大学生

“藏语和摩托车是高原的生存技能”

沈富琼出生在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总是听村子里的大人说甘孜州很多地方缺医生。在父母的鼓励下,她考上了泸州医学院,学习护理专业。年7月,大学毕业后,沈富琼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考到了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工作。

13年前进麻邛乡的路,沈富琼还记得清清楚楚。从丹巴县到白玉县有多公里,那时候还没有柏油马路,坐大巴车走过坑坑洼洼的“搓板路”,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到了麻邛乡卫生院门口,眼前是一排矮小破旧的木瓦房,这就是她今后工作的地方。

年,麻邛乡卫生院只有一名30岁出头的院长和一名助理医生。“那时候没有电,更谈不上网络,喝水需要去一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做饭要用铁炉烧柴。”沈富琼回忆起,刚到麻邛乡的第一年,“条件确实艰苦,能留下来全靠那份信念。”

前来报到的还有另一位同事,和沈富琼年龄相仿,20岁出头,院长安排两个小姑娘住一个屋。“还没住几天,那位同事就去县上学习了,留下我一个人住。”沈富琼说,自己从小胆子就小,晚上住在木屋里,一听到点声音就害怕,只能点着蜡烛睡觉。

也正是这样胆小的沈富琼,在麻邛乡收获了自己最珍贵的友谊——她在当地的好朋友,名叫麦朵拉姆,是麻邛乡当地的兽医。牧区的百姓都熟悉这个人,皮肤黑黑的,说话声音很大,总是穿着藏族服装,骑着马到牧场里给牲口治病。

工作的头一年,沈富琼几乎每次巡诊都是麦朵拉姆当她的翻译。在高原纯牧区,村民以游牧为主,没有固定的居住点,辖区面积大、很多地方不通路,沈富琼学会了骑摩托车。有一次出诊,麦朵拉姆告诉沈富琼,要在这个地方扎根,不仅要学摩托车,还必须要学会藏语。她心一横,买来教材,跟着麦朵拉姆学起藏语。

在麻邛乡工作的第三年,沈富琼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可以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颠簸的山路之间,而比她年长10岁的麦朵拉姆,也成了她在异乡的亲人。

沈富琼与好朋友麦朵拉姆

麻邛乡的“黑门巴”

“为乡亲们看病送药还建起了健康档案”

来麻邛乡的第一年,乡上的百姓都称沈富琼是“加莫门巴”,就是“汉族医生”的意思。“他们以为我是从大城市来的年轻女孩。”沈富琼回忆,最初出诊的时候总是有人会问她,“你这么年轻,怎么会选择来这种地方工作呢?”

沈富琼决定要留下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淳朴的百姓。沈富琼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诊,是为一名70多岁得肺结核的老人输液,连续去了一周。她至今还记得老人家柔软而期盼的眼神,“麻邛乡的老百姓很淳朴,他们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

除了受到热情招待,出诊的时候,沈富琼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沈门巴,人好得很,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成为像沈门巴一样的人。”

高原的夏季经常下暴雨,骑摩托车很容易在草地上打滑。沈富琼记得自己和同事,最远一次出诊骑了2个多小时摩托,又步行3个多小时,从早上走到了下午,才到牧民家里。看病后,回去已经天黑了,两个人打着电筒摸黑穿梭在树林里,走到大路上又骑摩托车,回到卫生院已是次日凌晨1点。

从皮肤白皙到又黑又瘦,牧民们对沈富琼的称呼也从“加莫门巴”“沈门巴”变成了“黑门巴”。年,卫生院院长和助理医生先后调走,换来几个新的医生。人来人往,不变的是始终坚守的沈富琼,年,这位“黑门巴”成了卫生院院长。

“以前牧民们只知道喊疼,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找医生时,常常已经危重了。”已经和牧民们打成一片的沈富琼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掌握每个人的健康情况,让每位病人都及时吃上药?

相比医生来说,沈富琼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指南针”,她会告诉病患需要注意什么,该吃什么药。为了精准掌握大家的健康情况,沈富琼和同事每月分区域,通过骑行、徒步等方式深入偏远村组、牧民游居地,摸清了全乡人的健康情况,为余名慢性病人建立起健康档案,保障了医生们及时跟进治疗。

如今,每家每户谁有什么病,到什么时间该吃什么药,沈富琼了然于胸。需要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沈富琼扎根川西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