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接种北京科兴新冠疫苗罹患肺结节的消息和议论持续不断,然而人们只是怀疑,却没有证据,事实上,过去和现有的事实、科学证据都表明,疫苗与肺结节既无直接关系,也谈不上间接关系。
●怀疑疫苗接种诱发肺结节类似疑邻窃斧,从方方面面来看,疫苗与肺结节没有关系,但是疫苗可能有一些缺点;
●人们查体出现肺结节增多的原因既与过度体检有关,也与仪器的精确性改进和使用有关。对于一般人群,查体进行胸部CT扫描不只是叠床架屋,还有其他危害;
●小的肺结节发展为癌症的几率极小,小结节(体积立方毫米或直径5毫米)不能预测肺癌。随着年龄增长,每个人体内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肿瘤,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带瘤、带结节健康生存。
疫苗不可能导致肺结节的原因
疫苗是否与肺结节有关或诱发肺结节,需要科学研究和调查结果来证明。现在,人们只是怀疑有这种可能。如果接种疫苗与肺结节增多有关,这应当是一种药物和疫苗不良反应,需要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报告,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在收到下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提交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意见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价工作。
目前,并无任可地方报告这种情况,因此科兴疫苗与肺结节有关只是人们的一种怀疑,目前并无科学证据。
新冠疫苗有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等,科兴疫苗是灭活疫苗,在制备过程中已经将病毒生物活性灭绝,失去了复制和感染能力,不会感染身体内的任何组织,包括肺组织,也就谈不上诱发肺结节。
同时,肺结节的增多是在查体时发生的,说明两者可能是一种时间顺序上的偶合。一些人在接种疫苗前就已经有肺结节了,只是并未发现,但在接种疫苗后查体,便发现了。还有的可能是,接种疫苗后出现肺结节,但诱发的原因并非疫苗,而是其他原因,如吸烟、结核菌感染等,与疫苗并无关系。而且,肺结节的病因多种多样,分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结节和尘肺、肿瘤性肺结节等非感染性结节。
科兴新冠疫苗在使用前经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批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后,才在国内外大量使用,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使用,累计接种超过28亿剂。在接种的国家和地区未发现疫苗诱发肺结节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科兴新冠疫苗使用
科兴疫苗也并非是完美的,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问题是,通过比较,该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如重组蛋白疫苗,表现在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弱于重组蛋白疫苗。另一个问题是,人们担心接种灭活疫苗后出现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又称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抗体依赖性增强),是指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一些次优的抗体(一般为可结合病毒的非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不仅不能防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反而会增强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促进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使疾病恶化或诱发更严重的额外症状。
但是,ADE效应一般是在灭活疫苗中发生,并非单指科兴疫苗,况且,目前全球尚无抗体依赖增强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
肺结节增多的可能原因
肺结节增多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情况,而是过去几年,甚至10多年中逐渐产生的。可能的原因是,过度体检,以及检查的仪器越来越精密。
过度体检如同过度医疗。过度医疗是指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过度体检同样是不能为查体者真正带来维护健康价值,只是白白耗费医疗资源,而且会造成查体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过去,对肺部的检查一般是采用X光,即胸部X光透视,后来发展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但是,最开始是对高危人群和病人才做这样的检查,到后来低剂量螺旋CT(LDCT)发明后,就成为胸部检查的常用手段。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牵头开展“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对例肺癌高危个体每年检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这些高危群体分布于7个国家、38家研究机构。经过10年检查和随访,筛查出例肺癌,后来这些患者都接受了手术切除,术后10年生存率达92%。
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启动了“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参与者有名高危人员,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低剂量螺旋CT组(例)和X光组(人),每年检查一次,连续3年。此后随访6.5年,结果发现,低剂量螺旋CT组的肺癌死亡率为/10万人年,X光片组为/10万人年,前者死亡率降低了20%,全因死亡率下降6.7%。
根据这个结果,美国胸外协会(AATS)于年发布指南,推荐对肺癌高危人群做低剂量螺旋CT组检查。年12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又把采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列为“B级推荐”,认为这种方式具有中等至显著的净效益。
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图
之后,世界一些国家,包括英国、中国也采用类似做法,低剂量螺旋CT检查成为筛查肺癌的主要方法。再后来,低剂量螺旋CT检查扩大到健康人群体检,这也是现在体检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来龙去脉。
肺结节增多的另一个原因是检查的仪器越来越精密,主要是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种方法以最低的辐射剂量和最小的扫描范围获得可供分析的图像。过去的CT检查一般是能查到5mm、2mm的阴影,但有了低剂量螺旋CT,可以查出1mm甚至更薄的阴影。检测精度大大提高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查出肺结节。
扩大的CT检查
无论是一般的CT检查,还是高精度的低剂量螺旋CT,都没有必要应用到一般健康人群的体检中。
从一开始,美国的推荐就是,只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但是现在国内的体检对一些并非高危人群也进行了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在美国和欧洲,高危人群很简单,是指年龄大于55岁且重度吸烟者,只有这些人才适合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在中国,年的《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年龄≥40岁,并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即为高危人群:1.吸烟指数≥,或曾经吸烟指数≥,戒烟时间15年;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每天平均吸20支烟,已有20年的吸烟史,吸烟指数就是。
显然,中国的高危人群标准比欧美宽泛,而且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中国的肺癌高危人群数量大得多,因此对这些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不过,由于一些研究认为对一般体检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益处大于弊病,例如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年龄≥40岁人群的大规模体检中,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而且一些单位和个人认为,体检项目越多,越有利于早查出疾病,做到早防早治,维护健康。因此,中国对一般人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已成为一个必检项目,甚至是送爱心的高端检查。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肺结节检出者越来越多。
中国各地对一般体检者低剂量螺旋CT检查得出的肺结节结果并不相同,基本在10%-50%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达70%。几项研究可说明问题。年1月-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医院进行无症状健康体检者例,检出肺结节例,检出率为11.4%。年四川川北医学院对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出肺部结节例,检出率达26.8%。年,新疆医院对人体检,有人检测出肺结节,检出率为41.7%。
肺结节诊断的难题
无论是11.4%还是41.7%的肺结节检出率,这些人中大量的人都不是高危人群,结果一出,自然会对他们造成沉重心理负担。因为,大部分检出肺结节的人都不会进展到肺癌。很多研究表明,约1/3的体检者可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出肺结节,但其中绝大部分是良性,没有必要治疗。
美国一项对人的研究指出,小结节(体积立方毫米或直径5毫米)不能预测肺癌。肺结节小于5毫米的病人患肺癌的概率只有0.4%,这个患癌概率和无肺结节人群没有显著不同。肺结节≥立方毫米或直径≥10毫米,才应当立即进行诊断评估。
根据引发结节的原因,如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刺激等,检出结节者只有一小部分是癌前病变和真正的癌症,包括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腺癌等。而且,由于医生诊断水平的不同,对结节的准确诊断也不尽相同。肺小结节,尤其是直径仅为数毫米的磨玻璃结节,人工检出准确率与医生经验明显相关,初级医生的准确率不到50%,而高级医师可达80%。
同时,随着年龄增加,肺结节出现的现象也随之增多。有研究表明,60-69岁的年龄段肺结节检出率最高,达35%,但他们都不是高危人群,而是一般健康人群参加体检。
源自廖俊蕾,柳弥.().健康体检人群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部结节及肺癌情况研究
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还可能对人有其他伤害。尽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常规CT检查已经明显减少,但仍高于传统的胸部X光拍片。当然,每个人在自然状况下,每年都会受到辐射,称为本底辐射。每人每年接受的自然本底辐射大概是3毫西弗(mSv),拍一张胸片的辐射剂量约为0.02-0.1毫西弗,一次肺部CT平扫会达到7毫西弗,相当于2-3年的自然本底辐射的量。即便是低剂量螺旋CT,每次辐射剂量也有1-2毫西弗。
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是,每人每年的辐射量≤5毫西弗。但是,在筛查出阳性结节后,需要多次随访监测,使得受检者还要接受更多的检查并遭致更大辐射。因此,这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另外,由于检出结节后并不能得到准确诊断,也导致一些人接受不必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目前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非高危人群来说属于过度体检。如果是非高危人群,没有必要进行此类检查。这类检查不只是引发普通人的担忧,也引发了无端的猜测,而且,每一次过度体检还会出现大量肺结节,以及甲状腺结节,也会出现更多的疑邻窃斧。
参考文献
1.要不要接种新一代疫苗?中科院院士高福三答新冠疫苗,中新网,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