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志
图像超市THESUPERMARKETOFIMAGES
地点:北京市红砖美术馆
ELA75/K系列(抹不掉),西尔维·弗勒里;看得见的手,萨缪尔·比安奇尼,“图像超市”展览现场,圆形发布厅
展览简介:
“图像超市”这一主题源于彼得·桑迪年的著作《可见物超市:图像的普遍经济》,桑迪在书中提出“图像经济(iconomy)”的概念,试图探索一种新的理解图像的方法。展览一共展出了39位/组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涵盖摄影、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媒介。包括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Cattelan)、伊夫·克莱因(YvesKlein)、安德烈斯·古斯基(AndreasGursky)、罗伯特·布列松(RobertBresson)、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Kentridge)、苏菲·卡尔(SophieCalle)以及正在处于风口浪尖的NFT艺术家凯文·艾博施(KevinAbosch)等艺术家的作品均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本段文字来自红砖美术馆)这个展览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关于图像爆发与累积的议题,我十分感兴趣在图像数量庞大到无法预估的图像存在的现今世界,这些图像的留存与未来会是怎样,是遗失在世界各地的角落里,还是在虚拟数字化世界中分解?这里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像的概念,展览中图像并不单指摄影图像,摄影图像或相片仅是通过相机这一媒介制造的平面图像,更何况如今大多呈现为数字图像。图像也包含我们所看见的静态或动态图像、银幕图像、虚拟的电子图像、实体图像等等。“图像”这一概念在展览中的呈现方式千姿百态,甚至在参观展览时我们仍在制造着“图像”。过多的作品解析我想在其红砖美术馆的官方推送里都会呈现,依照惯例,我更多地从个人的角度来分享这个展览。首先,整个展览的体量并不小,涵盖了50余件作品,有一定作品数量的累积就会导致部分作品并不能完整呈现。譬如托马斯·鲁夫的《基质34之一》、李浩的《重复的机制》系列等作品,都仅仅呈现系列作品中的单张或少数,因此摄影这一媒介的作品在整个展览中显得有些许单薄。但这并不大影响整个展览的概念呈现,因为展览旨在探究新的理解图像的方法,并不拘泥于图像所包含的单一媒介,作品的呈现形式也并不受制于“图像”这一展览主题。
自你出生,装置,印在背胶贴纸上的图片,—伊万·罗斯;盖瑞图像,装置,镜面刻字,杰拉迪内·华雷兹(展厅中间墙面上的镜子)
进入美术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件作品,大厅正上方的作品是萨缪尔·比安奇尼的《看得见的手》,作品完全由计算机ASCII码组成,实时对应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指数的变化。由这些符号编码组成的图像不免令人联想到数码图像在现如今充斥着我们生活,作品中的手虽然看得见,仿佛数码图像更像是“看不见的手”在掌握着我们的生活动向。而此作品下方,在大厅正中间放置着一个*金色的购物车是西尔维·弗勒里的作品《ELA75/K系列(抹不掉)》,这件作品直击“图像超市”的主题,超市的购物车在网络时代无处不在,而纯*金色的配置突出了作者对*金的思考,作者对消费世界十分着迷,自年代起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方面的反思与颠覆。大厅中的这两件作品十分精准地展开了数码图像与消费经济的主题,而一旁的空间里放置了琳琅满目的图像,整个空间被打印出来的数字图像充斥着。该作品是伊万·罗斯的《自你出生》,作者仅仅是将自己二女儿出生后所有保存于他的网络浏览缓存的图片打印出来,将这些图片堆叠排布至展览空间内,图像吞没了观众的视觉空间。在感到震撼和有趣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被图像压迫下的恐惧,以及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或虚或实的图像之规模的庞大。
白手套,马克西莫·冈萨雷兹
编制未来,谢秋霞
个人效应,IAMA币计划,装置,有墨水印字的麻布袋,凯文·艾博施(左)
我是一个币,凯文·艾博施,(右)
百万美元,威尔弗雷多·普利耶托
寻址能力(视频静帧),定制软件(Java、Processing、OpenGL、Node.js),全高清视频投影仪和悬空屏幕,杰夫·盖斯
而在另一侧在底部带有缝隙的展厅中,展出了几件关乎于经济的作品。包括凯文·艾博施的《个人效应》与《我是一个币》,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钱》宣传片”,以及谢秋霞的《编制未来》、马克西莫·冈萨雷兹的《白手套》、威尔弗雷多·普利耶托的《百万美元》等作品。这些作品集中反映着经济问题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一单元的展现可以看作再次切入展览的命题。而后来到一个昏暗的空间,这里的作品是杰夫·盖斯的《寻址能力》。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