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年仅二十三的大唐皇太子李弘暴毙于合璧宫。李弘的死对于大唐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他虽从小被立为皇太子,但是在他这一代没有出现夺嫡的情况,而且李治也曾经对李弘表示,想尽早禅位给他。如果李弘能顺利登上皇位的话,估计就不会出现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了。
李弘的死因是个迷,甚至很多人怀疑,是武则天毒杀了他。《资治通鉴》记载:“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新唐书的记载更加偏激:”天后杀皇太子“。这两部书的作者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都是因为武则天日后自己当了皇帝,而且几乎杀光了李氏子孙。所以他们站在一个后来者的角度,觉得武则天这样做是为了清除自己成为女皇路上的障碍。
但结合当时的情况而言,我发现李弘并不是武则天毒死的。理由有以下三条:
一、他们毕竟是一家人
这里的一家人是指的父亲李治、母亲武则天、儿子李弘。一家人之所以是最亲的,除了他们血缘最近,朝夕相处感情最深以外,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利益被最大化的捆绑在了一起。都说皇家没有感情,那今天咱们就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1、从武则天的角度
一旦李治宣布禅位给李弘,不管李治死没死。武则天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去当她的皇太后。在朝政方面,她再也别想说上半句话。这样的结果似乎是武则天这样一个政治强人不能接受的局面。但人在任何一个阶段,她的野心,她的能量,她的才华,都是不一样的,甚至于要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压制。
当年武则天被迫到感业寺当尼姑,我想她就未必就没有做好当一辈子尼姑的打算。更何况李弘终究是她的亲儿子,就算把大权让给李弘,李弘在登基后也不会对她怎么样,保住自己的终身富贵、女人至尊的位置,肯定是没有问题。至少,在这个时候,武则天还没有必要和野心为了一个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帝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毒杀自己的亲子。
2.从李治的角度
李弘对于李治而言不单纯是自己的儿子,他更是自己苦心培养了十多年的储君,大唐未来的皇帝。在自己病势日渐沉重的情况下,他对这个儿子肯定也是愈发重视,不然也不会说出提早禅位的话来。
李治是个皇帝,他之所以放手让武则天干预朝政,最大的原因是考虑到就算武则天大权在握,但在武则天死后,大权还是要传给他们的儿子李弘的。如果武则天在这个时候就能狠下心对李弘下毒手,那就意味着武则天为了皇位已经是不顾一切了。现在武则天就能为了皇位毒杀李弘,日后为了巩固权利,李氏子孙将没有一个能逃出武则天的魔爪。
在李唐的江山社稷和武则天之间做选择,我相信这个题目对于李治而言并不难。但我们可以看到李治在李弘死后,除了表达哀伤并追加李弘为孝敬皇帝外,并没有其他的举动。如果李弘真是武则天毒杀的,李治不管是做为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君主,他的反应都不正常。唯一的解释就是,李弘不是武则天毒杀的。
二、时机不对
宫闱之事虽说是凶险莫测,幽微异常,但也并不是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李弘从小在皇宫长大,又有多次监国的经验。就算不能一手遮天,但凭借自己的地位和能力保住性命总也不是一件难事。如果武则天要动手时,为何偏偏选在李治刚表明禅位之意时就下手,这样岂不是太明显了吗?摆明了告诉世人,我毒杀了亲子,我的目标是皇位。
就算李弘被杀,且武则天没有因为皇太子猝死一事被牵连进去。但她想就此登上皇位也是痴心妄想,就凭她当时的能量,她还做不到。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李治从诸位皇子中重新选择一位立为皇太子。对于武则天而言,毒杀李弘,如果事败,那她也死定了,就算成功,对她也没有什么好处。武则天做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女人,不会做这种傻事。
三、李弘本来身体就不好
李治在追加李弘的诏书中写道:”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瘵”是肺结核。这种在现代都治疗难度极大的疾病,在唐朝就等于不治之症,李弘很小的时候就得了肺结核,而且这种病不能根治,只能依靠药物和静养来控制病情。
随着李弘渐渐长大,他的病情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旧唐书》中记载:”比日以来,风虚更积“,在李弘数次监国的过程中,也曾经因为自己身体吃不消,而请大臣们代为主持政务的情况:“多疾病,庶政皆决于至德等”。
所以,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认为李弘根本就不是武则天毒杀的,而是他自己时运不济,恰好在李治要禅位给他这个时候猝死,只是可怜了武则天,白白背负了毒杀亲子的罪名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