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肺结核与艺术家 [复制链接]

1#
(搬————————————————————————————————————运)“肺结核”似乎与作家、艺术家有不解之缘,济慈、雪莱、夏洛蒂?勃朗特、契诃夫、卡夫卡、、鲁迅、郁达夫、萧红都得过肺结核。肺结核病人常有持续低烧、恶心、恶寒、虚弱、消瘦、咳嗽、脸色苍白、面颊潮红等体表症状,会引发特殊的心理生理反应:敏感、易激动、亢奋、烦躁、偏执,等等。这些体表症状和生理心理反应,于是被人们描绘成“艺术家气质”或“诗人气质”,艺术家的作品也会多多少少折射这种气质。作为文学病的“肺结核体质”,似乎就意味着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暴怒、容易失控,在与两性关系的另一方剧烈冲突后,又逐渐恢复平静。…肺结核发热是内部燃烧的表征,结核病人是某个热情被“消耗掉”的人,这种热情导致身体融化,利用从肺结核那里得到的隐喻来描写爱情——一种“有病的”爱情的形象,一种激情“消耗掉”的形象——远在浪漫主义运动之前就已经有了……就像《魔山》中一个人物所做的解释:“疾病的症状无非是被掩饰起来的爱情力量的宣示,所有疾病都只是变形的爱情。”就像肺结核被当成一种激情之病来看待一样,它同样被当成一种压抑的疾病,以前也曾被解释成为沮丧的恶果。(搬————————————————————————————————————运)盘尼西林消灭了肺结核,拯救了一个时代,也消灭了一个时代。你说:如果那时候就有盘尼西林,对他们来说,是坏事呢?还是好事呢?“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痛苦就像灼烧的疼痛一般,可是他们以此为灵感,谱写出了那赞歌。

将文明两个字拆开来:

“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一根蜡烛,为了把周遭照亮。蜡烛如果不剧烈燃烧自己,那也就没了蜡烛的意义。所以它拼命地燃烧自己,拼命地表达,哪怕被火焰灼伤也不足惜,因为,这火焰烧得越旺,越是痛苦,那周遭便越是亮堂了起来。有很多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以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他们选择撒手人寰。“真可惜啊,忙活了一辈子,刚可以享福就走了。”蜡烛燃烧完之后,也就化为了一摊烂泥,再也没有了价值。他们匆匆地降临在世间,又匆匆地离开这个世间,就像群星一样划过人类历史。上帝看着膝下的孩子们在他的影子里摸索前行,于是捏出了一队蜡烛,点燃了他们,于是尘世间便有了光,人们不再碌碌而行。数不尽的蜡烛燃烧着,数不尽的蜡烛消亡着,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冲破一个又一个桎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孔颖达PS:⑴附诗一首:就这样吧艾佛烈德?德索萨(澳)去爱吧,如同从未受过伤害一样;跳舞吧,如同没有人注视一样;唱歌吧,如同没有人聆听一样;工作吧,如同从不需要金钱一样;生活吧,如同今日是世界末日一样;⑵中意拿走⑶肆意燃烧吧,如同周遭是黑夜一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