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了一波又一波,古城总算是成功入冬了,今天小编就与大家聊聊冬季养生的话题。
一、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对健康有了更多的
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及其丰富的,但重要的是顺时养生。在一年四季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自然界的生物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相应适应性变化。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间接的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阳气肃杀,以夜间更甚。所以冬令养生药膳应遵循温补的原则,目的是温补阳气,祛寒强身。由于肾气藏精,肾通于冬气,所以冬令滋补药膳尤其要重视温补肾阳。冬至为天地阴阳气交的枢机,也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刻。冬令药膳滋补可选择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药膳冬补,寓药于食,可促使人体阳气的萌生,涵养精气,内藏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温热之品不宜过多,否则会有耗阴伤精之弊。所以中医又有“秋冬养阴”的说法。这就是说在运用药膳温补阳气的同时,又不可忽视养阴。因为秋冬阴分占主导地位,补阴有助于温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就是这个道理。
冬天来了
二、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那么我们怎么进补呢?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冬季较缓慢,此时摄入的营养物质能最大限度地被贮藏于人体内。因此,冬季是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冬季进补既当助阳,又应注意护阴,以期保持人体阴阳平衡。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大类,药补要严格遵照医嘱,为避免冬令进补造成胃肠不适可先做引补。比如吃膏方前,医生会开几贴开路方,以调理脾胃。食补的话,冬季以温补食物为主。肉类: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鳝鱼等。蔬菜:山药、白萝卜、花菜、南瓜、藕、白菜、胡萝卜、番薯等。山药既能补肺脾之气,又益肺肾之阴,在冬季可以多吃些山药以达到固肾补水的效果。白萝卜是很多家庭冬季养生不可缺少的菜肴,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淤之功能。花菜不仅有防癌效果,还有保护心血管疾病、预防*斑部病变。南瓜富含维生素A和E,可以有效缓解干燥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莲藕味甘,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和B1以及钙、磷、铁等无机盐,藕肉易于消化,适宜老少滋补。大白菜含水量高达95%,冬天天气干燥,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润燥、护肤养颜的作用。冬天养生常吃胡萝卜,对防止手脚脱皮有奇效。甘薯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有降胆固醇、降血脂的功效。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款简单的药膳。
1.山药羊肉汤羊肉克,山药50克,胡椒粉6克,酒、葱白、盐、姜各适量。将羊肉洗净,略划几刀,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山药用清水泡润透,切成约2厘米长的段。羊肉、山药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和葱白、姜、胡椒粉、酒,烧沸撇去浮沫,用小火烧至羊肉酥烂,捞出晾凉后切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白、姜,调味后连同山药倒入碗内即可。具有强壮身体、补益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的身体消瘦、食欲不振、素体虚弱等证。
2.*参乌鸡汤*参50克,枸杞子50克,乌骨鸡克,香菇20克。葱、姜、蒜、盐适量。将上述药食放入砂锅,加水共炖,至鸡肉烂熟后先出水,隔水加调味品即成。益气养阴,补养气血。用于冬季体质低下,易于外感之人。
3.砂仁牛肉砂仁10克,白寇仁10克,牛肉克,陈皮6克。将牛肉切块,加水适量,煮至七成熟后,加入砂仁、白寇仁、陈皮,另加生姜、大茴香等调料适量,同煮,先用武火烧开,改用文火慢煮,牛肉熟后捞出切片食用。温脾健胃,行气散寒祛湿。适用于平素脾胃虚寒,胃脘冷痛,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之人。
三、都说生命在于运动,那么冬天我们应该如何锻炼身体呢?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冬季养生宜注意适当的体育活动,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促进阳气的生成。运动以微汗为度,即可促进血液循环,润泽肌肤,将体内废物排出,又可避免阳气外泄,营养消耗过度。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长跑等,但在室外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以及冻伤。
SNOW
四、冬季我们的生活起居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冬天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内藏,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故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早睡可养阳气,晚起可固阴精。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蒙头睡会导致缺氧进而出现胸闷气短。冬季夜晚较长,忌憋尿。长时间憋尿,使身体代谢出来的有*物质积存而引起肾系疾病。另外,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吸收自然之清气。
作者简介
叶丽美,主管中药师,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