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专家指出,结核病治疗费用高,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时间需2至3年,在此期间,患者难以工作,而治疗费用则高达2、30万,高昂的价格制约了患者依从性,应当考虑将结核检测及治疗药物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降低患者负担
全文字,点击文末链接可畅读全文,也欢迎参与文末评论。
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多名专家在近期会议中指出,如果不能出现新的结核病防治工具,并让其能最大程度为患者所用,全球,包括中国,将难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灭结核病目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财新记者马丹萌
想预防但没有疫苗,治疗时频现耐药,现有治疗手段昂贵,古老的传染病结核目前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多名专家在近期会议中指出,如果不能出现新的结核病防治工具,并让其能最大程度为患者所用,全球,包括中国,将难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灭结核病目标。
“疫情现在下降速度比较慢。从年-年全球(结核病新发病例数)年递降率为2%,如果按照这个下降速度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如果要真正达到年的目标的话,必须达到年递降率17%。”在“第四届结核病防控议题媒体培训暨全球健康与发展媒体研讨班”上,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部主任姜世闻说,中国目前新发病例数年递降率为3%,但要实现目标,需提升至9%。
其所提到的目标,是指年世界卫生大会批准通过的“年后全球结核病战略”,该战略提出,要在年至年间将结核病新发病例减少90%,死亡率降低95%,同时确保不会有家庭因结核病面临灾难性巨额费用开支。
姜世闻指出,即使最大化使用现有全部工具,实现这一目标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所有的工具都用上,包括社会保护、全民健康等等,这样年递降率能达到10%。必须有新的疫苗和预防措施才能达到17%以上递降率,才能达到目标。”
加紧研发“新工具”
在另一场由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共同举办的结核病研讨会上,盖茨基金会健康创新与合作部门高级项目官员桓世彤也提出类似观点,“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仅仅使用目前的工具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桓世彤指出,研发“新工具”通常有两个路径,但各自面临不同困境。其一是研发新疫苗,结核病目前仅有卡介苗一种疫苗,该疫苗为一类疫苗,接种免费,但其仅对儿童结核病的重症并发症,如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或者全身播散型结核有效,对成人预防结核病无效。
桓世彤提出,应该有一种新的结核病疫苗,“像对付乙肝、消灭天花一样”,但不同于前两种传染病,科学界至今未将结核病的发病和免疫机制研究清楚,因此疫苗研究困难。
呼吁纳入医保
但有了“新工具”也并不意味着其可惠及每一个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分子诊断技术,该技术可将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时间从3-4个月缩短至2小时,理论上可明显提高耐多药结核在中国的识别诊断率。
但姜世闻指出,这种技术目前在国内普及率仍然不高,“地市比较低,县区就更低了。”目前中国耐多药结核占结核病人总数的7.1%,但发现率仅有16%,且治疗成功率不足50%。
此外,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贝达喹啉、大冢制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德拉马尼等抗结核新药先后在国内获批,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指出,贝达喹啉目前尚无定价,而参考其他国家定价,其在国内的价格不会低;德拉马尼尽管已经获批,但仍未上市。姜世闻指出,对于一些治疗耐多药患者的药品,部分地市因患者人数少,采购很困难,也导致不能组成有效的治疗方案
如何让新工具真正惠及患者?姜世闻指出,中国目前的结核病防治已从以疾控机构为主,转向由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的新型结核病服务体系,医院诊疗已占总体结核病诊治的59%。
(以上为内容节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