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如细沙般从指间流逝,不经意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已进入耄耋之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攻克"白色瘟疫",在*和*府的领导下,一代代结核人勇对挑战,拯救了无数患者于疾病水火之中。今天,中国结核人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在20年的时间内,使结核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的封面上展示了具有中国元素的3条结核病疫情下降趋势图形[1]。中国在结核病控制方面取得的成就,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赞誉。
但是,随着结核病的一般问题得到解决,耐多药结核病逐渐浮出水面。近几年来,全球耐多药结核病发病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死亡人数不减反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年因耐多药结核病死亡的人数多达25万,比年整整多了6万[2]。为了全人类实现一个没有结核病的世界,结核病不再导致死亡、疾病和痛苦的伟大愿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在年达到以下目标:(1)结核病死亡率较年降低95%;(2)结核病发病率较年降低90%(每10万人口中结核病例少于10例);(3)没有因结核病而面临灾难性费用影响的家庭[2]。耐多药结核病将挑战上述目标和愿景的实现。
80年来,中国结核人在防治结核病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全民普查到重点人群筛查,全程督导服药,正在全国推广的三位一体防治模式以及结核病分级诊疗、综合防治试点,无一不凝结着我们结核人的辛劳和智慧。今天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仅仅依靠结核病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显然势单力薄。结核病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低治愈率、高费用和高死亡率涉及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个层面,迫切需要一个纵向和横向的能够顾及到方方面面、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策略的立体防治模式。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发布的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UnitetoEndTB:Leavenoonebehind",就是要求全人类联合起来消除结核病,从科学技术层面而言,其中的重要内涵就是多学科协作。
多学科协作在国际上早有成功的尝试。年,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DanielKahneman教授和把经济学带进实验室的VemonSmith教授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社会学家HerbGintis教授祝贺时感慨的说:"如果说20世纪的特色是科学的分化,那么21世纪将是跨学科整合的世纪,所有的领域都会从这种协同作用中受益"[3]。医学科学在这方面起步更早。多学科诊疗模式源于20世纪90年代,即由来自普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而通常所说的B2B过程[4],则体现了基础医学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包含了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转化为医药产品或者诊疗技术)以及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为实验室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结核病领域的跨学科协作最早可追溯到结核病被发现之初,当时并没有专门的结核科,普通内外科协作十分常见,即便是今天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依然可以看到呼吸科与结核科之间的重要关联性。我国对结核病的重视始于解放初,也就是20世纪中叶,正值科学分化时代,国内建立了医院或疗养院,医院医院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国务院于年通知在全国各地全面新建或恢复结核病防治机构,很快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市甚至县都建立了结核病防治所,"没有防痨机构就没有防痨事业"成为当时业内的一句名言,结核病科被进一步细化,结核病防治事业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结核病防治机构风光不再,大多萎缩或发展不前,结核病卷土重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全国展开了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大调整,绝大多数结核病防治所被一分为二,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部分归属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国家投巨资予以支持,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得以大大加强。但是,结核病临床则几乎脱离了公益事业的轨道,在经济上陷入自负盈亏之中,专业进一步萎缩,同时,结核病的临床工作与预防工作因此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影响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正常运转,结核病医防合作迫在眉睫。这一情况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海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模式应运而生,有效加强了结核病预防工作与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及社区的广泛参与。目前正在全国推行的结核病分级诊疗、综合防治试点更将推动结核病的多学科协作。
正如社会学家HerbGintis教授所言,21世纪将是跨学科整合的世纪。我国领导人看到了这一重大机遇,通过顶层设计,投巨资展开了21世纪以来最大的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防治工作因此获益匪浅。从地方到*队,从预防机构到医疗部门,从高等院校到科研院所,医院,结核病研究工作从被动到主动,结核病的多学科协作达到了空前规模,产出了多项成果,结核病防治事业出现了勃勃生机。当前,"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申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可以预见,结核病的多学科协作将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一个好的策略,如果应用得当,其释放的威力是巨大的。相信在*和*府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充分运用好多学科协作这一有效武器,我们一定能够降服人间恶魔——结核病,西方先进国家能够做得到的,我们中国也一定能够做到。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tuberculosiscontrol:WHOreport.WHO/HTM/TB/.16.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
[2]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tuberculosisreport,.WHO/HTM/TB/.13.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
[3]《广西医学》杂志编辑部.多学科合作科学的研究机制[J].广西医学,,26(30):.
[4]Phagocytesandthe"bench-bedsideinterface"[J].NEnglJMed,,(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