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芪功效论肺痨症状
早在《灵枢·玉版》中对肺痨的症状就有具体描述:“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诸病源候论·虚劳病候》记载:“虚劳而咳嗽者,脏腑气衰,邪伤于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微痛……咳逆唾血”。可见,肺痨临床表现基本以咯血、盗汗、低热、进行性消瘦等症状为主。
我们先从咯血看,究其病因,是因外邪而气耗津伤,阴虚内热,肺络灼伤,气机上逆而咳嗽咯血等。故治宜调和气机,脾为气机之枢纽,主升,而肺主肃降,两者协同,一升一降,才能气机畅通,气顺则嗽宁。《药性解》记载“*芪入肺脾二经”,*芪补气利阴,归脾肺二脏,恰好可条达二脏气机,止咳宁嗽。咯血也责之于脾,《难经·四十二难》曰:“(脾)主裹血,温五脏”。脾可统血,气可摄血,*芪大补脾气,脾气足则血纳于脉也。《日华子本草》言*芪可治“痰嗽”,《本草纲目》记载:“咳脓咳血,咽干。用*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可见,咯血症之治宜用*芪。
盗汗虽有阴虚之因,也有气虚之因。《景岳全书·汗证》言:“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痨乃以虚为本,而治脾为治虚之要道。脾若气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血脉难充,营阴无养,继而卫气不足,难固腠理,营卫不和,汗出玄府,自汗、盗汗是也。*芪固表止汗,众所周知,古方防己*芪汤治汗出恶风,亦是因*芪可疏营卫之气,《本草蒙筌》明确指出:“(*芪)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以司开阖。固盗汗自汗,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上述可见,*芪治肺痨,可外固表虚而止盗汗。
肺痨低热,巧用*芪同样有立竿见影之效。李东垣云:*芪、人参、甘草三味,退热之圣药也。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甘温除热。《本草分经》曰:“(*芪)甘,温,升浮。补肺气,温三焦,壮脾胃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本草经注》也记载其可“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者,通指因劳阳气乏绝所生病也。甘温益元气,甘温除大热,故通主之”。
进行性消瘦,中医常归之“疳”症,小儿疳积,更是责之于脾胃,脾胃受损,气液耗伤,多以*芪补气健脾助运来治疗,《本草崇原》曰:“*芪内资经脉,外资肌肉,是以三证咸宜。又曰补虚者,乃补正气之虚,而经脉调和,肌肉充足也。小儿经脉未盛,肌肉未盈,血气皆微,故治小儿百病”。
4结语
综上所述,*芪应为肺痨之要药,更是小儿肺痨之要药。首先,从脾肺之属性关系以及生理关系可以看出,肺脾二脏,关联甚深;对于肺痨,单纯治肺滋阴是下工所为。所谓上工,是在看到肺、看到阴的同时,亦要看到脾、看到气,况且治痨之要点是“补虚以补其元”,元气得到补益自然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其次,肺痨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一味地苦寒清肺,都是错误的,何况小儿因其自身“稚阴稚阳”“脾常不足”的体质特性以及散漫随性、喜甘恶苦的依从特性,更要求临床使用甘味、可和中的*芪,以求缓和组方里的寒性和苦味,以利小儿的接受,而这样的接受是心身两重角度,即从散漫之心以及稚弱之身都能接受的。最后,从证症结合思路,阐述以*芪治肺痨咳嗽、咯血、盗汗、低热、消瘦的理论依据。总而言之,以*芪治小儿肺痨,体现因人施治、证症结合、标本兼治的思想,对小儿肺痨的治疗,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