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间断发热20天,加重伴咳嗽8天
现病史2例患儿为孪生兄弟,6岁,病史非常相似,同时因“间断发热20天,加重伴咳嗽8天”入院。入院前20天,两患儿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7~39℃,以午后、夜间为著,伴有精神、食欲差,盗汗,无明显咳嗽。当地给予头孢唑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8天,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咳嗽,体温最高39℃,当地复查胸片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乙酰水杨酸及地塞米松治疗,同时应用头孢哌酮(先锋必),治疗1周无效,转来我院。
个人及家族史
两患儿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病接触史。
体格检查
两患儿体重分别为14kg和15kg,发育营养较差,精神萎靡,呼吸急促60/min左右,皮肤弹性稍差,卡疤(+),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可及*豆大小的淋巴结。双肺未闻及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
辅助检查
两患儿外周血白细胞>40×/L,中性粒细胞80%~81%,淋巴细胞12%~15%,单核5%~7%;血沉分别为95mm/h和69mm/h;PPD均阴性。胸X线片(见图1):双肺弥漫粟粒影,右上肺部分融合成片,侧位肺门区可见数个结节影。
图1.
胸部CT(图2):双肺广泛分布针尖大小粟粒高密度影,中上肺野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圆环高密度影,可见清晰支气管充气影,两肺广泛间质实质浸润。
图2.
两患儿血IgE分别为IU/ml和IU/ml(正常<50IU/ml)。CD系列正常。两次胃液找结核菌均未找到。入院时血、痰、脑脊液细菌培养(-)。双胎A血CRP为mg/L。
临床诊疗经过
两患儿初诊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及激素治疗后,高热仍不退,先后加用罗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昔洛韦等均无效。双胎A在住院第12天出现喘憋、胸闷、剧咳,肺部出现细湿罗音;第13天肺部出现大量湿罗音,伴有呻吟、三凹征。X线片示(图3)病变加重,透光差,大片融合。
转入ICU病房后联合应用抗菌、抗结核、抗病*、抗真菌(氟康唑)和抗卡氏肺囊虫药物,并予机械通气等处理,病情无好转。最终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气管插管吸出物培养:烟曲霉菌阳性。双胎A死后尸检显示双肺弥漫性曲霉菌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最后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追问病史,患儿来自农村,其居住附近有一面粉厂,邻近的小河里漂浮有大量的发霉物质,病前两患儿曾经常在发霉的草堆附近玩耍。
双胎B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持续高热,剧烈咳嗽。于住院第16天气促加重,发绀,加用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氟康唑联合用药,效果不佳。住院第21天病情进一步恶化,转入ICU病房,抗感染的同时予机械通气。因两患儿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在双胎A尸检确定为肺烟曲霉菌感染后,双胎B亦考虑为曲霉菌感染,给予二性霉素B静点,伊曲康唑口服,共两天。终因病情进行性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图3.
病例讨论
肺炎病原的判断对于治疗非常重要。本患儿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分类为主,CRP升高,ESR增快,可见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以及结核杆菌所致的干酪性肺炎或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患儿病史中曾应用多种广谱抗细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效果欠佳,最终痰培养为烟曲霉菌,结合病理检查,考虑诊断侵袭性肺霉菌病。
侵袭性曲霉菌病诊断较困难,确诊主要靠组织学检查见到典型的菌丝及曲霉菌的培养阳性。除了培养,其他方法有抗原、抗体检测,真菌的代谢产物—(1→3)-β-D-葡聚糖检测以及PCR扩增检测曲霉菌保守序列。乳甘露糖是曲霉菌的一种多糖抗原,可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和ELISA法检测,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
目前,治疗曲霉菌的药物主要有三种: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氟康唑往往无效。两性霉素B治疗总有效率为34%。近年来用于临床的脂类形式两性霉素B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同,其肾脏副作用相对少,其有效率为42%~66%。对于早产儿包括≤6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也有效,该药剂量≤5mg/kg/d时是安全的,而且可被很好地耐受。
5-氟胞嘧啶的应用虽还有争议,但它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已广泛而成功地用于严重的深部真菌病,特别是对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病人的生存有赖于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在免疫抑制的侵袭性曲霉菌病病人中,有肺脏受累的曲霉菌感染要比没有肺脏受累的预后差得多,生存率前者不到3%,而后者可达40%。
(殷菊整理)
(本期编辑整理秦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