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女儿患了脊柱结核,做了手术后,医院陪着她,有时候听到不好的消息,做母亲的我真的很崩溃,但孩子比我坚强,她每次都说,妈妈你要开心,我们都会好起来的!”一直陪伴女儿左右的90后妈妈小羽(化名),回想起这段辗转求医的经历,禁不住满眼泪水。四岁的菲菲(化名)术后康复良好,日前已顺利出院。
据悉,去年7月,菲菲不幸得了脊柱结核,而且肺结核病灶已从肺部播散到了胸椎处,有高位截瘫的危险,必须清除病灶再植骨抢救脊髓。而这需要从父母身上取一块新鲜的骨头,植入小孩受损的椎体,才能保证手术成功。庆幸的是,医院外三科张强主任医师的及时救治,成功避免了女孩截瘫。
专家表示,相对成人,儿童脊柱结核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感染后出现的椎体脓肿、塌陷、畸形、扩散、压迫脊髓等会进行性加重,有致残截瘫的高风险,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医院和专科团队是关键。
目前,菲菲已康复出院
确诊:4岁女孩脚跛确诊为胸椎结核
小羽和爱人在广州工作,因为身边没人照料菲菲,只好把她送回老家给奶奶照看。年7月,小羽发现孩子“走路时有一只脚跛”。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后背椎体稍微有点凸出,医生认为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建议给孩子补钙片,多晒太阳,适量运动。
但两个多月后,菲菲走路跛脚越来越严重,敏医院做了全身检查,MR提示椎体脓肿,考虑脊柱结核的可能,建议带医院外三科(骨科)进一步诊治。
“通过我们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的肺结核病灶已从肺部播散到了胸椎处,导致椎体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椎体塌陷、胸椎后凸畸形,脊髓受压迫,必须清除病灶再植骨来抢救脊髓,否则孩子会有高位截瘫的危险,手术刻不容缓。”张强主任把手术风险和治疗方案详细告诉小羽,并提出建议,给小孩做这样的植骨手术,需要从父母身上取一块新鲜的骨头,植入小孩受损的椎体,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治疗:妈妈捐4厘米髂骨救女儿
“张主任告诉我植骨手术方案后,我当时很害怕、很焦虑,心里特别没底。孩子胸椎结核脓肿在持续扩大,就快破溃到肺里面了。”就在小羽夫妻俩内心充满疑虑的时候,张强主任团队为另一名四岁儿童桐桐(化名)成功实施了脊柱结核手术,术后康复良好。
“就是这么巧,我看到了这个成功的手术案例,做手术前我看到那个孩子已经瘫痪走不了路了,而手术后2周就能下床走路了,而且这个孩子的病情和我女儿相似,受病变破坏的胸椎范围较大且年龄小,是经其父取髂骨植入孩子受损胸椎的,据说这样做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可节省一大笔费用。作为妈妈,我愿意捐出身上的骨头来救孩子。”小羽说。
手术当天,张强主任团队从小羽右侧髂骨处取出一块约4厘米大小的髂骨,根据孩子椎体缺损的大小和形态进行修整,同时清除压迫孩子脊髓的病变组织,把修整好的母体骨植进孩子椎体。为确保植骨不会移位,进行了内固定,给它创造一个稳定的愈合环境。经过医护人员3个多小时的通力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张强主任说,经胸腔达胸椎侧前方进行病灶清除,解除病灶组织对脊髓的压迫,植骨重建受损胸椎加内固定,这是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核心技术,脊柱结核的诊医院的优势,目前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康复:悉心护理,患儿两周顺利出院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对于脊柱结核患者而言,术后的早期康复和功能锻炼尤其重要。骨科专科护士每天专业指导患儿和患儿妈妈功能锻炼。
“这里的医护们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护长来查房,会详细告诉我们术后该怎么照顾宝宝,护士姐姐们也特别贴心,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过来看一下宝宝康复情况,帮孩子做腿部运动。”小羽说。
每天,护士们来指导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包括轴线翻身、直腿抬高运动、踝泵运动,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督促患儿和家属每日正确按时服药,指导小羽给孩子正确佩戴支具等。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菲菲的伤口愈合良好,下肢功能也逐步恢复,很快就能下床了,扶着床栏慢慢行走,不到半个月就康复出院了。
“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一直陪伴着她,孩子的乐观、坚强也感染着我!”全家人对手术后恢复效果都很满意。据悉,菲菲术后需要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张强主任表示,经过一定时间的巩固治疗,随着孩子病情持续好转并趋稳定,可逐步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关链接:如何早期发现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为继发病,原发病为肺结核、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等,经血循环途径造成骨与关节结核。
该病起病缓慢,有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贫血、疼痛等症状。儿童常有夜啼、呆滞或性情急躁等症状。
疼痛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通常为轻微疼痛,休息后症状减轻,劳累后则加重。
张强主任表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X线片、CT、MRI及实验室检查,临床确诊脊柱结核并不难,关键是早发现。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莫名叫颈、胸、腰背痛,或者脊柱后凸,有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与贫血等症状,要尽早带孩子就医,排查结核相关疾病。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通讯员:景世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